在汪清县,现年74岁的退休老人顾万祥用十余年光阴,架起了两座特殊的桥:一座连通失散战友的思念,一座牵起英烈与亲人的牵挂。从2012年退休至今,他让数百名战友重聚炒股配资知识网,帮助数十位英烈“归乡”,更让尘封的英雄故事在时光中闪耀。
牵线搭桥解百余名战友牵挂
2012年,刚从企业退休的顾万祥在网络博客上读到了许多退伍老兵寻找战友的心声。他们之中,有的曾在汪清共事,有的是汪清籍赴外地当兵,退伍后因地域分散、通信不便失去了联系。他发现其中一部分人自己也认识。由此,顾万祥心中升起一个念头:能不能通过自己的牵线搭桥,帮助这些战友重聚?
“寻找战友任克学,当年我们曾一起服役……”顾万祥在看到这条信息时发现,任克学有可能是自己朋友的亲属,于是通过电话联系找到了此人。就这样,两位失联多年的战友再次建立了联系。这件事让顾万祥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也坚定了继续帮助战友“搭桥”寻人的决心。
当时,顾万祥的“装备”只有一台电脑、一部老人机和一个记满姓名、地址的笔记本。白天查线索、打电话,晚上整理信息,成了他的生活常态。到2017年,经他牵线重逢的战友已有两三百人。
帮忙寻亲让英烈魂归故里
2017年,一则“寻找烈士袁振江亲属”的信息,让顾万祥的脚步迈向了更沉重的使命。资料显示,袁振江是汪清县鸡冠乡鸡冠村人,1946年参军,1949年在渡江战役中牺牲,安葬于湖北省黄冈市团凤县烈士陵园,与家人已失联六十多年。
“不能让英雄埋骨他乡,连亲人的祭拜都等不到。”顾万祥揣着这仅有的信息,直奔鸡冠村,却得知袁振江的家属已经举家搬迁三四十载。
此后6年,顾万祥从未放弃继续寻找。听说袁振江的亲属信息后,他多次前往图们、延吉等地,在民政部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档案室里翻阅档案,还拜托公安局的朋友帮忙留意相关线索,却始终杳无音讯。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得知鸡冠村有一户袁振江的远房亲戚,顾万祥紧抓线索不放。2023年10月,通过这位远方亲戚提供的电话,顾万祥终于找到了袁振江的大侄女袁凤琴,还找到了为此事奔波多年的二侄女袁凤霞。
原来,袁凤霞一家三代人都在寻找袁振江的下落。得知消息后,2024年3月,他们前往湖北黄冈祭拜。此次祭拜受到当地高规格接待,袁凤霞不仅祭拜了袁振江,还为一同牺牲的42位延边籍烈士献上了鲜花。至此,这段寻亲之旅结束,这场跨越千里的思念终于有了归宿。
截至目前,顾万祥已为团凤战斗中牺牲的43位延边籍烈士找到了近20位亲属,其中帮助汪清县的4位烈士找到了3位亲属。此外,他还参与了湖南省益阳市马迹塘战役中牺牲的300多位吉林籍烈士的寻亲工作,为20多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为历史存档让英雄的故事不被遗忘
在寻亲的同时,顾万祥发现许多烈士的事迹仅在档案中留下只言片语。“英雄不能只留下一个名字,他们的故事得让人记住。”带着这份执着,他成了英烈故事的记录者。
2024年2月,受相关部门委托,顾万祥用21天时间,从党史办、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方搜集资料,逐字核对信息,整理出包含2362位烈士的《汪清县革命烈士英名录》。这份名录按性别、民族、时期等分类,成为目前汪清县最准确、最权威的烈士信息汇总。他还为每位烈士整理事迹,目前已完成780人的事迹编写。
看到延边出版社出版的41卷《中国朝鲜族革命烈士传略》(朝文)没有检索功能,顾万祥专门制作了一份检索表,详细标注每位烈士所在卷册、页数及档案信息,让查询效率大幅提升。此外,他还整理了安葬在朝鲜的抗美援朝烈士名册,记录了烈士安葬的陵园及墓号,为亲属寻亲提供了重要参考。
如今,74岁的顾万祥依旧步履不停。他搭的桥连通了岁月里的牵挂,他记的事留住了历史中的光辉炒股配资知识网,让英雄精神在代代相传中愈发厚重而温暖。
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